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政策法规
索引号: 12620600MB1172170P/2021-0696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地震局 组配分类: 政策法规
文件编号: 中震服发〔2021〕10号 发文日期: 2021-02-18
成文日期: 2021-02-18 有效性:
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信息来源: 中国地震局 发布日期: 2022-05-06 11:31 浏览次数:

中震服发〔202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中国地震局2021年第3次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转发至市县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

  

中国地震局 

2021年2月18日


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促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评审、命名、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  科普教育基地是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民应对地震灾害技能的场所,应当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第四条  科普教育基地布局坚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加强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西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引导。

  第五条  科普教育基地分为四类:

  场馆类:具有防震减灾科普内容的综合性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以及独立设置的防震减灾科普场馆;

  地质公园和地震遗址遗迹类:与地震、火山相关的地质公园;具有抗震研究价值的,包括完好、震损或震毁的典型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遗址;具有地震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地震地质、地形、地貌变动的遗迹;

  培训和演练场所类:具有防震减灾展教功能的各种培训中心和演练场所;

  其他类:开放式的地震台站和实验室;具有防震减灾科普设施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与地震相关的名人故里、历史标志性场所、建筑等。

  第六条  科普教育基地应当按照有效管理、有序开放、正确引导的原则,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科普教育活动。

  第七条  鼓励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创作。

  鼓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中国地震局负责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制定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规章制度;

  (二)组织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认定、中期评估、复核等工作;

  (三)向省级地震局反馈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中期评估、复核等工作结果,处理有关异议;

  (四)指导省级地震局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  省级地震局负责本地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申报、运行维护的指导和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组织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延续称号申请;

  (二)指导、支持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科普工作;

  (三)负责对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中期评估,将评估结果报送中国地震局,并协助开展抽查;

  (四)组织中期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整改并验收,将验收结果报中国地震局备案;

  (五)负责向科普教育基地反馈评审、中期评估、抽查、复核等工作结果,协助中国地震局处理有关异议。

  第十条  市县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申报、运行维护的指导和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组织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延续称号申请;

  (二)负责科普教育基地申报、中期评估、延续称号的实地检查;

  (三)督促中期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整改和实地验收;

  (四)组织指导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活动。

  第十一条  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发展研究中心”)是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工作的业务支撑单位,负责组织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评审、中期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有:

  (一)受理科普教育基地申报,组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实地抽查等工作,并将工作结果报中国地震局,协助中国地震局处理有关异议;

  (二)组织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的业务交流、培训等活动;

  (三)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关研究,提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技术咨询和科普资源支持;

  (四)承办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信息汇集、数据统计、活动宣传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由其所属机构负责。


第三章  申报

  第十三条  申报科普教育基地,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或受法人委托、授权开展科普活动的机构。

  (二)获得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1年以上(含1年)。

  (三)具有一定规模、用于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固定场所,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展区面积原则上应达到以下标准:场馆类400平方米,地质公园和地震遗址遗迹类、培训和演练场所类200平方米;其他类100平方米。

  (四)具备展板、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展项,应注重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并定期更新或替换。其中,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的展项不少于10项,互动、体验展项不少于5项;地质公园和地震遗址遗迹类科普教育基地应在严格保护地质地貌和遗址遗迹的前提下,科学、准确地反映地质运动以及地震活动或破坏的典型特征,保护范围具有一定规模并附有一定的辅助展示手段;培训和演练场所类科普教育基地展项不少于5项;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应在历史或科技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并拥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条件。

  (五)有展示科普教育基地整体情况、防震减灾科普内容、科普活动信息等的网站、网页或新媒体账号,并适时更新。

  (六)有专(兼)职的讲解员。其中,场馆类、地质公园和地震遗址遗迹类、培训和演练类科普教育基地的专职讲解员不少于2人。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至少有兼职讲解员。

  讲解员受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具备科学规范讲解地震知识的能力。

  (七)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其中,综合性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180天,年接待能力5000人次以上;独立设置的防震减灾科普场馆、地质公园和地震遗址遗迹类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100天,年接待能力5000人次以上;培训和演练类、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应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点时段开放,年接待能力2000人次以上。

  (八)有稳定的经费用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九)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十)安全与应急疏散标志和设施齐全,并符合国家相关环保、安全标准。

  (十一)有日接待台帐,记录讲解员、志愿者等上岗情况和接待参观状况以及专题科普活动等信息。

  (十二)在场所显著位置布设专门提示设施,公布开放时间、活动内容、接待办法、联系方式等信息。

  (十三)在每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重点时段,开展防震减灾专题科普活动。

  第十四条  申报科普教育基地,须提交《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表》和表中所列附件资料(附件1)。

  第十五条  申报程序:

  (一)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向本地区的地市级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提出申请。

  (二)地市级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对申报单位申报资格、材料填写是否符合要求、附件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属实等进行初步判定,并开展实地检查,提出意见后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级地震局。

  (三)省级地震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报送中国地震局。

  第十六条  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四章  认定

  第十七条  发展研究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相关领域人员成立专家组,对申报单位进行材料评审和实地评估。

  第十八条  形式审查包括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等,对于申报表、附件材料、签章不齐全,以及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一)(二)条件的,形式审查不合格。

  第十九条  材料评审采用定量评分方法,按照《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评分细则》(附件2)逐项打分,评分在90分以上的列入初选科普教育基地名单,随机抽取初选科普教育基地的10%以上开展实地评估。专家组根据评分情况和实地评估情况提出评审结果。对未能通过评审的单位,专家组反馈未通过原因。

  第二十条  评审结果通过中国地震局门户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中国地震局提交书面质询意见和证明材料,中国地震局进行调查核实后予以答复。

  第二十一条  中国地震局对公示无异议或经处理消除异议的单位正式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并授予牌匾,称号有效期6年,通过中国地震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二条  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1次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


第五章  管理监督

  第二十三条  科普教育基地应当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年11月30日前向本地区省级地震局报送本年度的科普活动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科普工作计划,省级地震局汇总以后报中国地震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省级地震局应当于科普教育基地获得称号的第3年组织开展中期评估,中国地震局依托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抽查。评估合格的保留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评估不合格的责令整改。整改限期6个月,整改后合格的保留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第二十五条  科普教育基地可于获得称号的第6年9月30日前自愿向本地区的地市级地震局提交《延续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申报表》(附件3),由地市级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省级地震局审核同意后报中国地震局。

  第二十六条  中国地震局依托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按照《延续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评分细则》(附件4),对申请延续称号的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复核。复核评分在90分及以上且通过实地评估的为合格,延续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有效期6年。

  第二十七条  对运行维护不良的科普教育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称号自动取消,且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二)不能履行防震减灾科普义务,或因客观原因无法运行的;

  (三)不提交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和总结,不参加中期评估,有效期满不提交延续称号申请的;

  (四)中期评估不合格,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五)复核不合格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地震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2016年12月9日印发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中震防发〔2016〕69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表

  2.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评分细则

  3.延续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申报表

  4.延续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评分细则



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以下简称“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工作,提升青少年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科普示范学校的申报、评审、命名、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  科普示范学校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为出发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第四条  科普示范学校布局坚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加强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西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引导。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中国地震局负责科普示范学校的认定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制定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规章制度;

  (二)组织开展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认定、中期评估、复核等工作;

  (三)向省级地震局反馈科普示范学校评审、中期评估、复核等工作结果,处理有关异议;

  (四)指导省级地震局开展科普示范学校申报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省级地震局负责本地区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申报、运行维护的指导和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组织科普示范学校的申报和延续称号申请;

  (二)指导、支持科普示范学校的建设和科普工作;

  (三)负责对科普示范学校开展中期评估,将评估结果报送中国地震局,并协助开展抽查;

  (四)组织中期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科普示范学校进行整改并验收,将验收结果报中国地震局备案;

  (五)负责向科普示范学校反馈评审、中期评估、抽查、复核等工作结果,协助中国地震局处理有关异议。

  第七条  市县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申报、运行维护的指导和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组织科普示范学校的申报和延续称号申请;

  (二)负责科普示范学校申报、中期评估、延续称号的实地检查;

  (三)督促中期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科普示范学校进行整改和实地验收;

  (四)组织指导科普示范学校开展活动。

  第八条  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发展研究中心”)是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工作的业务支撑机构,负责组织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评审、日常管理等工作。主要职责有:

  (一)受理科普示范学校申报,组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实地评估、中期评估抽查、复核等工作,并将工作结果报中国地震局,协助中国地震局处理有关异议;

  (二)开展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相关研究,提供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的技术咨询和科普资源支持;

  (三)组织开展科普示范学校业务交流、培训等活动;

  (四)承办科普示范学校的工作信息汇集、数据统计、活动宣传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  申报

  第九条  科普示范学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获得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称号1年以上(含1年);

  (二)学校建筑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已有建筑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三)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明确,有包含防震减灾和防震减灾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

  (四)每年有用于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资采购、宣传材料购买、应急避险与疏散演练的经费;

  (五)每年开展校内地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消除或避免地震相关危害隐患;

  (六)防震减灾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或学校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课堂教育,有相对稳定且具备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防震减灾科普教师;

  (七)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实践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年开展或者参与防震减灾课外兴趣活动不少于2次;

  (八)在科学教室开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区域;在校园内(室外)利用固定或者流动宣传栏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图书馆(室)有一定数量的地震科普图书,有学校网站或校办刊物的学校开辟地震科普宣传专栏专版;

  (九)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点科普时段,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十)制定有地震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校内有能够容纳全校师生应急避险的场地(所),在应急避险场地(所)及通往场地(所)的路上设有清晰规范的标识,在校内道路及楼内通道、楼梯等规划有紧急疏散指示路标。师生熟知地震应急预案内容及应急疏散路线,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十一)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由全校师生参加的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

  (十二)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地震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活动和面向社会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条  申报科普示范学校,须提交《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表》和表中所列附件资料(附件1)。

  第十一条  申报程序:

  (一)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向本地区的地市级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提出申请。

  (二)地市级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对申报学校申报资格、材料填写是否符合要求、附件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属实等进行初步判定,并开展实地检查,提出意见后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级地震局。

  (三)省级地震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报送中国地震局。

  第十二条  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学校,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四章  认定

  第十三条  发展研究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相关领域人员成立专家组,对申报学校进行材料评审和实地评估。

  第十四条  形式审查包括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等,对于申报表、附件材料、签章不齐全以及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所列(一)(二)条件的,形式审查不合格。

  第十五条  材料评审采用定量评分方法,按照《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评分细则》(附件2)逐项打分,评分在90分以上的学校列入初选科普示范学校名单,随机抽取初选科普示范学校的5%以上开展实地评估。专家组根据评分情况和实地评估情况提出评审结果。对未能通过评审的学校,专家组反馈未通过原因。

  第十六条  评审结果通过中国地震局门户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中国地震局提交书面质询意见和证明材料,中国地震局进行调查核实后予以答复。

  第十七条  中国地震局对公示通过的学校正式授予科普示范学校称号,并授予牌匾,称号有效期6年,通过中国地震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告。

  第十八条  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1次科普示范学校认定工作。


第五章  管理监督

  第十九条 科普示范学校要持续按照要求开展工作,组织和参与防震减灾专题科普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学校开展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

  第二十条  省级地震局应当于科普示范学校获得称号的第3年组织开展中期评估,中国地震局依托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抽查。评估合格的保留科普示范学校称号,评估不合格的责令整改。整改限期6个月,整改后合格的保留科普示范学校称号。

  第二十一条  科普示范学校可于获得称号的第6年9月30日前自愿向本地区的地市级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重新提交《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表》(附件1),由地市级地震部门或工作机构、省级地震局审核同意后报中国地震局。

  第二十二条  中国地震局依托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按照《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评分细则》(附件2),对提出申请的学校进行复核。复核评分在90分及以上且通过实地评估的为通过,延续科普示范学校称号,有效期6年。

  第二十三条  对不能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科普示范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称号自动取消,且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一)不能履行防震减灾科普义务的;

  (二)不参加中期评估的;

  (三)中期评估不合格,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四)有效期满不按期重新提交申请的;

  (五)未通过复核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地震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6年12月9日印发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指南》(中震防发〔2016〕70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评分细则.doc

  2.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表.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