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政府公报>2021年第4期>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11622300013930944B/2021-0807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组配分类: 政府办公室文件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1-12-31
成文日期: 2021-12-31 有效性: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贯彻落实《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的具体措施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2-01-05 10:41 浏览次数:

武政办发电〔2021〕6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现将武威市贯彻落实《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的具体措施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武威市贯彻落实《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

若干措施》的具体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甘发〔2021〕1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盘活存量国有资本,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政府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区党委、政府负责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二)积极稳妥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支持国有企业与其他各类所有制经济实施双向融合,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着重引入持股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非国有股东,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关系,形成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市政府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竞争性环节电价,全面放开符合产业、环保政策的大工业电力用户参与直购电交易,统筹推进中长期、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根据气源价格情况,适时放开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天然气储备设施投资运营,建立完善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企业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分账核算、互相促进。(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国网武威供电公司、邮政集团武威分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广“不来即享”服务系统,积极推广“甘肃信易贷”,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市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专题研讨和定期会商民营经济机制。发挥好行业协会商会在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沟通渠道中的桥梁作用。(市委统战部、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司法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工商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五)完善产权制度。健全产权保护制度,落实完善产权保护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加快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和履职方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成本。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推动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考核工作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六)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不得另设审批事项,切实维护清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信息公开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清理破除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清单代码,确保清单事项与行政审批体系紧密衔接、相互匹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国家和省上强化竞争政策和公平竞争审查的要求。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工作,逐步清理和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建立抽查督查考核机制,开展交叉检查。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会审机制,提高审查质量。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第三方综合评估,“倒逼”制度落实。畅通举报渠道,完善投诉举报和查处回应机制。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保护商业秘密,突出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加快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实现全市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探索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九)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完善城乡公示地价体系,定期更新和发布基准地价,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推进城镇低效率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土地资产处置,促进存量划拨土地盘活利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积极推进弹性年期、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产业用地供应制度。全面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在事业编制总量内,探索在基层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周转编制池”,试行科技、卫生等领域引进人才“县管乡用”,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市自然资源局、市政府国资委、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一)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提质增效。积极推动构建工业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和配套服务管理平台。深化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加快流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深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及枢纽物流集散功能,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

(十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完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战略规划落实的刚性约束机制,提高规划权威性和执行力。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聚焦“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推动建设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项目。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健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发挥民生政策兜底功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金融办、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三)完善现代财税制度。稳步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形成稳定的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零基预算”执行,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安排机制,着力打破预算支出固化格局。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实施限额管理,将政府债务全部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强化监督问责,从严整治举债乱象。(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四)强化金融监管协调。落实属地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完善协同监管机制、监测预警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化解处置机制、追责问责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增强工作合力,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发挥好行业协会在规范同业竞争、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切实加大对地方金融组织及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一般公共性预算统筹衔接,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武威银保监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五)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创新平台分批次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结合特色优势学科,推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科学与技术应用等重要领域布局建设创新平台,探索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建立健全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科研储备和支持体系。优化市级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承担更多科研任务。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武威职业学院和科研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武威职业学院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六)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积极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型,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大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省上化解过剩产能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市场化法治化工作机制,促进市场化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好东中部的产业转移。主动适应国家区域经济布局新形势,大力推动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省市县三级政府服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一网通办”,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大第三方评估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型升级。建立完善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代办制、区域评估、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改革制度。推动落实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不断强化投资项目网上行权,推动实现全市投资项目全领域覆盖、全流程审批、全过程监管。(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八)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应归尽归、应示尽示”。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鼓励拓展“信易+”应用场景,有效提升“甘肃信易贷”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功能。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落实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工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五、健全民生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十九)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实现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拓展技能人才、科研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等重点群体增收渠道,扩大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鼓励企事业单位对重点群体探索实行年薪、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制。落实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标准、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府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按照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要求,构建与物价、收入水平相挂钩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积极配合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升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配合推动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管理体系。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加快实现异地就医门诊和住院费直接结算。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科学制定低保标准,兜牢基本生活底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创新移交安置机制,提升安置质量。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建局、市退役军人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十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康风险事件分析评判机制,优化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专业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强化区域内重大疫情救治主体。推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分级管理、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保障体系。加强疫苗批签发及药物安全评价能力建设,建立覆盖疫苗、药品和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力度,完善对网络销售食品药品的监管。(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六、以开放促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二十二)打造开放型经济。发挥区位优势,从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方面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统筹推进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运营,实施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打造一批文旅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凸显武威文化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路衍经济”,集聚各类要素,抢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内外兼顾、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网络大通道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十三)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提升现有开放平台功能,搭建新的开放创新平台,为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提供有效载体。培育壮大口岸经济,充分发挥武威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和武威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口岸平台作用,建设陆港进境木材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和木材加工产业国际陆港铁路集装箱场站,争取武威铁路口岸对外开放、提升口岸整体功能。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依托甘肃外经贸服务网络平台,与中西亚国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合作,加快推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七、强化法治保障,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二十四)健全执法司法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保障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指导和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推动“执法中心下移”,着力构建县级“局队合一”和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的高效管理体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全面推行柔性执法,落实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制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实行行政复议与应诉被纠案件季通报制度,聚焦执法问题多发的行业、领域,适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委编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十五)全面建立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提升执法质量。强化行政复议化解争议和监督功能。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市司法局、市审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十六)完善发展市场经济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政治监督,坚决依规依纪依法查处资源、土地、规划、建设、工程、金融等领域腐败问题。严格落实《监察法》及相关制度,严格约束公权力,坚决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实现执规执纪执法贯通,促进党内监督、监察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发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司法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